第 275 章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上(2 / 2)

加入书签

邱贤成也起身走到地图旁仔细端详起来。

“然后,以青春路与钱江的交汇点为圆心,直径三十公里划定钱江世纪新城。”袁景灿拿起一支笔,以交汇点为中心,随手划出一个不算太规整的圆。

邱贤成定睛一看,顿时面露惊色。

袁景灿见状,勾起嘴角:“相信邱市长也看出来了,这个区域涵盖了六个核心城区,还接壤五个区域中心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。而钱江世纪新城未来的主导产业可以拟定为体育会展旅游、区域总部、电商、金融、商贸,辅助产业为文化创意、旅游休闲、房地产等,配套产业为教育医疗和社区服务等。”

重新坐回茶桌前,邱贤成端起茶杯轻抿一口,然后看向袁景灿问道:“如此大规模的工程,该从哪入手?”

袁景灿眼露精光,一字一顿地说道:“出棚进楼”。

此四字一出,茶室顿时陷入一片死寂。

邱贤成低垂着眼睑,缓缓伸出手摩挲着手中的白瓷茶杯,却久久不语。

良久,他才抬起头打破了沉默:“说说看你的想法。”

袁景灿假意推辞:“邱市长,我也就是一时兴起,有这么个初步的想法,实在不敢在您面前班门弄斧。”

“让你说你就说!畅所欲言便是。”邱贤成语气不容置疑。

“这个……”袁景灿见状也不再推脱,整理思绪后说道:“棚户区主要分布在老城区,随着城市的发展,如今市区内可供开发的土地愈发稀缺,而政府又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,倡导提高土地的利用率,如此一来,那些棚户区所处的地块无疑就成了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。”

邱贤成点了点头,接过话茬:“确实如此,这些棚户区源于上世纪8、9年代城市的飞速发展,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的城乡结合部,为了安置他们,棚户区应运而生。然而,由于区域管辖职责不清、人员混杂等问题,大部分棚户区渐渐沦为了三不管地带。”

说到这邱贤成脸上浮现出一抹无奈之色:“其实之前的几届政府也曾试图从这里入手,整治市容市貌,向老城区要发展空间,为各类项目建设、城市整体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。奈何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妥善的安置办法,改造计划遭遇重重抵制,甚至还闹出了**,最终只能不了了之。”

袁景灿点头应和:“这些情况,我也略有耳闻。”

邱贤成似笑非笑地问道:“那既然知晓前人的教训,为什么还要向我提出‘出棚进楼’的建议呢?”

袁景灿神色一正认真答道:“首先,大部分的棚户区的区位优势极为显著,只要城市空间持续拓展,从长远眼光看,迟早会成为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,我作为开发商,对这些地块心动是人之常情,相信其他同行也多有觊觎。”

邱贤成再次点头:“韵韵说你少年老成,你又是搞房地产的,所以我就想问问你有哪些具体的想法。”

“邱韵说我“少年老成”?”袁景灿心底暗自嘀咕:“这听起来怎么都不像是夸人的话啊!”

不过,他迅速将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从脑袋里甩了出去,随后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:“政府想要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,很难做到一呼百应。在其他方面,我或许没有太多的发言权,但是对于开发商群体面对棚户区改造时的心态,我大致还是能够跟您聊一聊的。”

邱贤成身体前倾,饶有兴致地问道“哦?”

袁景灿听出邱贤成话里的意思,于是说道:“总体而言,开发商们面对棚户区改造项目时,大体上会分化成两类,一部分较为积极,另一部分则表现得相对消极。”

“详细说说。”邱贤成目光开始变得专注。

袁景灿脸上满是无奈:“跟普通地块开发一比,棚户区改造的麻烦太多了。年头长,利益纠纷错综复杂,虽说开发商背后有政府撑腰,可改造起来照样困难重重,很多历史的遗留问题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到解决!”

见邱贤成听得认真,袁景灿接着说:“我也是干房产开发的,心里有数。最近找人做了前期预算,结果却很糟心,棚户区地块开发成本奇高,利润却比普通地块少一大截。就拿拆迁、规划、安置这些环节来说,成本都远超普通地块,把利润空间挤得所剩无几,很多开发商自然就望而却步了!”

邱贤成放下手中的茶杯接话道:“但棚户区大多在老城区,商业潜力不容忽视。”

袁景灿苦笑着摇头:“潜力当然是有的,可架不住拆迁太难啊。开发商不愿碰棚户区,关键就在拆迁上。棚户区人口密度大,居民拆迁安置棘手得很。相信邱市长您也清楚,开发棚户区,起码一半精力得耗在拆迁和安置上。尽管大部分居民配合,可总会有那么一些钉子户漫天要价。”

袁景灿顿了顿:“而且开发地块时间紧,开发商的每个项目都有规划。要是拆迁安置出问题,耽误工期、交不了房,开发商损失就大了。打个比方,一个几亿资金的地块开发,前期资金、贷款按部就班到位,可一旦因为拆迁而耽误了,那开发商每天的损失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元。”

邱贤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,抬眼看向袁景灿:“行了行了,苦水倒够了,就说说你的主意。”

袁景灿直视邱贤成,一字一句清晰有力:“建新城,先安置,后拆迁。”

邱贤成闻言眼皮微微一跳。', '。')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