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75 章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上(1 / 2)

加入书签

('那天晚上邱韵在电话里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。邱贤成始终耐心听着,末了从一大箩筐的话里精准提炼出了两点最为关键的信息。

其一,袁景灿年纪轻轻却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且心思缜密。

其二,袁景灿行事作风端正,做事有底线,秉持原则,不是唯利是图之辈。

也正因如此,邱贤成今天约了袁景灿再见一面。

一方面,他还想进一步考察袁景灿的能力与品性。

另一方面,他也有意借此机会向袁景灿展露自己作为潜在政治盟友的实力。

只是,邱贤成刚刚抛出的问题有些宽泛了。

袁景灿有些无语,什么叫“你对临州这座城市的未来怎么看?”

我坐着看,躺着看?想归想,袁景灿是绝对不敢这么回答的。

思索片刻后袁景灿刚要开口,就见邱贤成面带微笑轻轻摆手道:“但说无妨,今日只图听些真话,不必有顾虑。”

袁景灿心下瞬间明了,虽说自己两世为人,可在浸淫官场多年的邱贤成眼里依然根本不够看。

刹那间,宫建民的身影浮现在袁景灿脑海。

邱贤成都能一眼将自己看透,那仅比邱贤成低一级别的宫建民,又会逊色多少呢?

会不会自己以前的许多小动作,早就被宫建民看在眼里,只是人家涵养深厚,没有点破罢了?

这么想着,袁景灿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苦涩,或许正因如此才酿成了自己和宫璇如今这个结局。

不过,袁景灿很快回过神来,不管怎样,能在临州掌舵一方的邱贤成,于他而言,无疑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人物。既如此,那就聊些干货吧。

“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,尽管临州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,往上是平原,下游则是钱江;然而放眼整个江省,虽然是典型的丘陵地貌,七山二水一分田,但偏偏又有狭长的海岸线以及优质深水港。综合这些要素,不难判断,从全省的整体发展脉络梳理,江省经济的核心驱动力理应聚焦在外贸领域。说白了,就是依托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。”

老生常谈的说法,邱贤成只是点头,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样。

袁景灿见状继续侃侃而谈:“由于大力发展贸易的战略导向,作为省会城市的临州,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,大量吸纳下辖县市的人口以及优质产业资源。如此一来,城市发展便会衍生出两个清晰明确的大方向。”

终于要说到重点了,邱贤成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坐姿。

“在产业模式层面,当务之急是推动产业升级转型。具体而言,要将那些高污染、高能耗的重工业产业逐步有序地转移至下面的地市,转而将第三产业、金融领域、高科技产业以及房地产行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。与此同时,对于第二产业,应将重心倾斜至小规模经营的轻工业,这般操作,既能契合环保要求,又能最大程度保留城镇居民人口,稳定城市根基。”

袁景灿话音刚落,邱贤成就忍不住笑出声来:“你这个小滑头,我算是听出来了,你提到的高科技、房地产、第三产业,可不正好对应你的爱游、盛宏和古名嘛。”

袁景灿神色严肃地回应:“邱市长说笑了,正因为我坚信这些产业才是未来临州最具前景、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,所以才会投身其中。”

邱贤成凝视袁景灿片刻,语气不由得变得严肃起来:“话虽如此,但你也别忘了,工业乃立国之本,一座城市若没有坚实的工业根基,还谈什么长远发展?”

袁景灿察觉到邱贤成的发展眼光似乎存在一些盲点,当即解释道:“邱市长所言极是,工业的确至关重要。不过,工业可不单单局限于传统的织布、造洗衣粉或是钢铁厂这些范畴,在当下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,工业还涵盖了机器人研发制造、汽车工业等新兴领域。”

邱贤成闻言陷入了思索,半晌,他抬起头来:“你接着讲。”

袁景灿得到鼓励,继续说道:“制造业的下沉转移,短期内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现象,然而,结合临州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深入剖析,这一步棋又势在必行。那么,如何有效填补产业空心化遗留的缺陷呢?其实,已有先行者为我们蹚出了一条路。”

“发展第三产业?”邱贤成试探性地问道。

“没错!”袁景灿微微点头,“实际上,大部分人所理解的第三产业仅仅是狭义层面的,而广义上的第三产业实则囊括了整个服务行业,涵盖内容极其宽泛。就比如金融领域,再如批发和零售,而批发和零售又细分出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;再者是旅游业,这其中又包含住宿和餐饮业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;还有房地产业,包括租赁、以及配套的制造销售等等,不一而足。”

“第二点便是城市建设,城市建设归根结底是为城市发展服务的。在明确了以发展第三产业和科技工业为基调之后,城建的规划蓝图便清晰明了起来。”说着,袁景灿起身走到小林早就准备好的临州地图旁。

“首先,要对区域板块进行合理划分,将重工业集中布局到肖山的大江东地区。”袁景灿一边说着,一边用手指向地图上相应的位置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