闺蜜旅行日志2(2 / 2)
我笑了笑,拿出笔记本继续写刚才没完成的段落。晓菲没有打扰我,而是安静地玩着手机。茶馆里播放着轻柔的白族民歌,混合着雨声和茶香,营造出一种奇妙的安宁氛围。
\\quot姑娘,你在写什么?\\quot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。
我抬头,看见那位泡茶的白发老人站在我们桌旁。他约莫七十岁上下,穿着朴素的中山装,眼睛却明亮有神。
\\quot只是...记录一些旅行见闻。\\quot我有些局促地回答。
\\quot陈老师是退休的文学教授,\\quot店主走过来介绍,\\quot以前在云南大学教现当代文学的。\\quot
\\quot可以看看吗?\\quot陈教授问道,眼神诚恳。
我犹豫了一下,把笔记本递过去。他戴上老花镜,仔细阅读了几页,表情渐渐变得专注。
\\quot有发表过作品吗?\\quot他合上本子问道。
我摇摇头:\\quot只投过一些杂志,没被采用。\\quot
\\quot可惜了。\\quot陈教授把本子还给我,\\quot你的观察很细腻,文字有温度。特别是这段对白族老奶奶织布的描写,让我想起了汪曾祺笔下的市井人物。\\quot
我的心跳突然加速。汪曾祺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,这样的比较让我受宠若惊。
\\quot真的吗?\\quot晓菲比我还激动,\\quot我就说她写得超棒!可她总是不自信!\\quot
陈教授微笑着问了我的专业和阅读喜好,然后从随身布包里拿出一张名片:\\quot我在大理文联还有些老朋友。如果你把这些旅行随笔整理成集子,可以联系我,也许能推荐给合适的刊物。\\quot
我接过名片,手指微微发抖。这比我预想的任何旅行收获都要珍贵。
雨停了,阳光重新洒进茶馆。陈教授告辞后,晓菲激动地抓住我的手:\\quot天啊!你这是遇到伯乐了!\\quot
\\quot只是客套话吧...\\quot我小心地把名片夹进笔记本。
\\quot才不是!\\quot晓菲翻了个白眼,\\quot人家可是教授,凭什么对你客套?\\quot她突然拍桌,\\quot我决定了!接下来我们要调整行程!\\quot
\\quot啊?\\quot
\\quot你需要更多时间写作和收集素材。\\quot晓菲掏出手机,\\quot我们把丽江的行程延后两天,在大理多待会儿。我知道有家安静的民宿,就在洱海边,特别适合创作!\\quot
我惊讶地看着她。这还是那个一分钟都停不下来的程晓菲吗?
\\quot干嘛这样看我?\\quot她戳了戳我的额头,\\quot闺蜜不就是互相成就的吗?你陪我去网红点打卡,我陪你...呃,观察生活和写作!\\quot
我眼眶突然有些发热。这一刻,我比任何时候都清楚,尽管我们如此不同,但晓菲的真心从未改变。
离开茶馆时,夕阳将古城的石板路染成金色。晓菲挽着我的胳膊,突然说:\\quot其实我挺羡慕你的。\\quot
\\quot羡慕我什么?\\quot
\\quot你能看到我看不到的东西。\\quot她踢了一颗小石子,\\quot那些门楣啊,织布啊,在你笔下都活过来了。我只会拍拍照,发朋友圈。\\quot
我捏了捏她的手:\\quot但你让所有人都快乐,包括我。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。\\quot
晓菲笑了,阳光在她的睫毛上跳跃:\\quot那我们算是互补咯?\\quot
\\quot最佳搭档。\\quot我回答。
回到客栈,晓菲立刻着手修改行程,而我则开始整理今天的笔记。陈教授的话像一粒种子,在我心里生根发芽。也许,这次旅行真的能诞生一些有价值的东西。
夜深时,我起身去关窗,看见晓菲已经睡着了,手机还亮着。我轻轻拿过来想关机,却看到相册里全是今天偷拍我的照片:我专注记录门楣的侧脸,我在茶馆写作时的样子,我对着洱海发呆的背影...
最新一张是今天傍晚拍的,我站在夕阳下的古城墙边,低头写着什么。晓菲配的文字是:\\quot看我家大作家多认真!\\quot
我锁上手机,轻轻放回她枕边。窗外,大理的月亮又圆又亮,像一枚银币贴在深蓝色的天幕上。笔记本摊开在桌上,最新一页写着:\\quot在雨中的茶馆里,我遇见了...\\quot
我拿起笔,补完这句话:\\quot...更好的自己,和最好的她。\\quot', '')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