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6章 养济院推行章程(2 / 2)
如此一来,养济院与地方官府利益相连,形成相互依存之势,既能减少外界掣肘,又能为养济院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。
三阶为独立营生阶段,通过“助业银券”制度,为离院者提供三年免税扶持。
养济院于城郊购置荒田建设安置村落,房屋采用“以工代租”模式。
受助者每日工作所得,三成抵扣房租,七成留作积蓄。
待累计租金达房屋估值后,产权即过户至个人名下。
同时,养济院垄断地方“杂役权”,街道清扫、官仓搬运等事务均由院内劳力承接,所得收益除维持运营外,盈余部分存入“善政公库”,作为新开分院的启动资金。
为避免与男性官僚体系正面冲突,京中的养济院衙门,会联合户部、工部、礼部,每地派驻清正文官担任“监核使”。
监核使仅负责钱粮审计与政策对接,不得干预具体事务。同时建立“双轨奏报”机制。
女官署每月以密折形式向皇后呈报民情,监核使则通过正常渠道向六部汇报财政,形成权力制衡。
为应对可能的舆论攻击,温以缇提前命幕僚编撰《济民实录》,收录受助者亲笔感谢信、地方士绅褒奖诗赋,并绘制养济院图册,借文人之口传播善政。
最终定下规矩,想进院受帮扶的人,必须通过女官们一层层严格审查。
光是看文书证明可不行,毕竟总有人想钻空子,打着“穷苦人”的旗号占便宜。
所以女官们得从六个方面仔细查验:先核实是不是真的走投无路,再观察做活卖不卖力,有没有做过坏事。
就算查得再仔细,也难免有漏网之鱼。
要是发现有人在院里偷懒耍滑、白吃白喝,甚至欺负百姓的,一经查实,立刻扫地出门,永远别想再回来。
更要紧的是,养济院教的手艺秘方,都是朝廷用来帮穷苦人的,谁要是偷偷拿出去赚钱,就跟偷官府的东西一样,直接送进大牢,按王法狠狠治罪。
只有把规矩立得明明白白、执行得严严实实,养济院才能一直干干净净,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惠。
案头烛火摇曳,温以缇搁下已然发颤的笔时,窗棂外已漏进几缕残月清辉。
三个时辰笔耕不辍,腕间酸痛如蚁噬,脖颈僵直得近乎难以转动,连饮盏茶都需缓缓解开麻木的指节。
然而案几上,养济院的规制条陈如破土新竹般次第生长,从官眷联动到工坊运营,从民生安置到奖惩律法,密密麻麻的字迹里浸透心血。
温以缇抚过墨迹未干的纸页,忽然轻笑出声。
这狼狈模样,倒像极了初建甘州养济院时,在风雨里奔走的自己。
可此刻望着这凝聚无数思虑的章程,胸腔里翻涌的自豪几乎要冲破喉间。
只是这雏稿到底还缺些火候,还得将各地钱粮细则、应急处置之法再细细补全。
待呈到赵皇后面前时,总得是滴水不漏的模样才好。
如此想着,温以缇揉了揉酸涩的眼眶,又将案上的竹简镇纸一一摆正。
烛火映得窗纱上温以缇的身影,坚毅如松。', '。')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