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后。(2 / 2)
是不是本不该吃那颗糖丸,本不该趁陛下态度和缓便想试探?
他的视线在屏风处又停留片刻,才恋恋不舍地转开了,晕开眼底一片湿意。
而屏风之后,正收拾换上一身常服的雍昭微微低头,在狂跳的心上有些茫然地按了按。
咬咬牙狠下心主动逃开旁人的人,心里也会这样酸胀?
雍昭被自己的想法惊了一惊,不敢再想,匆忙深吸口气,坐回到堆满奏折的案桌上去了。
谁知拿起的第一本便是个烫手山芋。
西北奏报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说是近来廊勒边境时有流寇作乱,劫掠村落,虽不伤人,每回也只取零星布帛陶器,然而行迹可疑,不可不查。
边上司礼处的批注简短明晰,读来统共不过七个字。
“尽捉之,杀之,警之。”
若是应付寻常流匪,这般手段也便足以,然而眼下所要抽丝剥茧追究的,远不止区区“流匪”。
应当是在背后操纵这批流匪的廊勒。
雍昭闭上眼,伸手捏在眉心,本就因诸事繁乱的心情忽地坠到了谷底,狼狈不已。
她何尝不知西北廊勒的把戏?
重生一世,她比任何人都清楚,西北祸乱,本就只是源于如此细微之处。若是不能将祸患掐灭在此处,日后便须得花费千百倍的精力。
只是如今不过四月,廊勒的动乱还未发生,一下大规模出兵未免也缺了几分道理。
那该如何处置?
才拿起的朱笔又被搁置了去,雍昭一下下捏着眉心,许久,才叹出来口气,重新提笔,仔细去看通篇奏折,终于便理出来些许信息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阳成、漠通、瘸岭、西柒。
这四处邻近银月湾,而银月湾再向西行百里,便是西北关要琼岭。
若她的记忆不曾有误,那么此处应当就是前世廊勒动乱攻下的第一处要塞。
两面环山一面邻水,易守难攻。
但更早些时候,廊勒那位从无败绩的万俟翊,便是于此地败在了纪舒钦手下。
而后三年,万俟翊再没能将廊勒的版图扩大半点。
这位野心勃勃的草原之主最终低头求和,双方各自退回先前疆域。
一纸议和文书从郢都快马加鞭,不到半月送达,却又被女王摆手退了回来。
万俟翊不识字。
廊勒不似元雍,地形多是草地原野,其中百姓以骑术闻名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日常交往更多直接便在马背之上进行,根本难以动用纸笔,久而久之文字也便没了用武之地。
但廊勒倒也不是就连一个识字的人也无。
只不过连女王都发话不识字退回了文书,又有谁敢出言接下?
于是这议和便从纸上盟约转成了口头立誓。
事实证明,口头盟约确实毫无用处。
更何况……万俟翊这一次显然是为复仇而来,气势汹汹,恐怕不好应付。
这般一想,雍昭的思绪不可避免地被牵动到了纪舒钦身上。
解铃还须系铃人——
纪舒钦。
果然牵制西北最好的人选,还是纪舒钦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若是可以让纪舒钦养好身体,借此机会一举杀回西北,岂不就可以还他一个堂堂正正的将军地位?
离记忆中的动乱还有时间,或许……可行!
雍昭提着朱笔的手无意识收紧几分,稍滞片刻,忽地再度落笔,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,将原有的批注悉数抹去,填上崭新墨迹。
“慎之,查之,切勿惊之。”
查,应当要查出西北动乱的根本原因,如此,才好见机行事。
而不是如同前世一般,不明原因,便先自乱了阵脚,派出大军大境,试图依靠人数优势来解决问题。
然后惨败。
短短八字,写起来并不困难,然而雍昭写得极慢。
仿佛手中那笔杆千斤重似的,那一笔一划,都用足十成力气。
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书梦空间 http://www.shumkj.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 </p>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