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政治手腕(1 / 2)

加入书签

('李瑶在边境立下赫赫战功,凯旋而归,她的英勇事迹在大唐境内口口相传,一时间,街头巷尾都在传颂着这位 “巾帼英雄” 的故事,百姓们对她的赞誉如潮水般涌来,李瑶也因此成为了大唐百姓心目中的英雄。然而,她的光芒太过耀眼,如同璀璨星辰,引得朝堂上一些权臣心生嫉妒,他们内心的黑暗角落被嫉妒填满,犹如被乌云遮蔽的天空,失去了往日的清明。

以宰相王宏为首的一群权臣,长期以来在朝堂上结党营私,贪污腐败,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。他们早已习惯了把持朝政,为所欲为,将国家公器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。如今,李瑶的崛起,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,仿佛自己的权力宝座开始摇摇欲坠。于是,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,他们开始对李瑶展开了一系列见不得人的打压行动。

一日早朝,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,洒在朝堂的青砖地面上,形成一片片光影。大臣们身着朝服,整齐排列,然而,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,却暗流涌动。王宏迈着故作沉稳的步伐,从大臣队列中缓缓走出,他微微皱着眉头,脸上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,拱手向太子李逸说道:“太子殿下,公主此次在边境立下战功,这本是值得称赞之事。然而,女子自古以来便不得参与朝政和军事,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。公主此番举动,虽出于保家卫国的好意,但恐会扰乱朝纲,破坏祖宗之法,还望殿下三思啊。” 说罢,他微微抬起头,用眼角余光扫视了一下周围的大臣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。

其他几位与王宏勾结的权臣,像是事先商量好一般,纷纷附和。一时间,朝堂上议论纷纷,声音此起彼伏,犹如热闹的集市。有的大臣随声附和,点头称是;有的则面露犹豫之色,似乎在思考王宏所言的利弊;还有的大臣,虽然心中不满,但畏惧王宏的权势,敢怒而不敢言。

太子李逸坐在龙椅上,听完王宏的话,心中十分不悦。他的眉头紧紧皱起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和无奈。他深知李瑶的能力和贡献,也明白这些权臣的真实目的,不过是为了打压李瑶,巩固自己的地位。他正要开口反驳,却见李瑶从一侧快步走出,她身姿挺拔,仪态端庄,眼神坚定而自信。

李瑶先是向太子李逸行了一礼,然后转身面向王宏,不卑不亢地说道:“宰相大人此言差矣。如今大唐边境不安,百姓饱受战乱之苦,流离失所,哭声震天。我身为大唐公主,食百姓之禄,担家国之责,为保家卫国而出征,何错之有?况且,能力本就不分男女,只要能为大唐做出贡献,就不应受到性别限制。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,保家卫国;今有我李瑶奔赴战场,守护百姓。我所做的一切,皆是为了大唐的安宁,为了百姓的幸福,难道这也有错吗?” 李瑶的声音清脆而响亮,在朝堂上回荡,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,充满了力量。

王宏被李瑶的一番话怼得哑口无言,他的脸色微微泛红,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,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。他冷哼一声,说道:“公主所言虽有几分道理,但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,公主此举,终究是坏了规矩。”

李瑶微微一笑,说道:“宰相大人既然如此看重祖宗之法,那请问,祖宗之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?难道不是为了让大唐繁荣昌盛,百姓安居乐业吗?如今,我出征是为了守护大唐和百姓,正是遵循祖宗之法的本意。若一味拘泥于形式,而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安危,那才是真正的违背祖宗之法。” 李瑶的言辞犀利,逻辑严密,让王宏等人无言以对。

然而,王宏并不打算就此罢休。他表面上不再与李瑶争论,心中却暗自盘算着更恶毒的阴谋。退朝后,他暗中指使自己的心腹亲信,在朝堂上散布谣言,说李瑶居功自傲,目中无人,企图篡夺太子之位。这些谣言如同瘟疫一般,在朝堂上迅速传播开来,一时间,人心惶惶。一些不明真相的大臣开始对李瑶产生了怀疑,看向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猜忌和警惕。李瑶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,仿佛置身于一片荆棘丛中,举步维艰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