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诊所往事(2 / 2)
就在这时,沈若兰站了出来:\\quot大娘,您别担心,我来帮您付医药费。\\quot
老太太连连摆手:\\quot这怎么行?您是程家的少奶奶,我们怎么能......\\quot
\\quot大娘,\\quot沈若兰温和地说,\\quot您不用客气。等孩子好了,让她爹卖菜的时候给我们多放点葱姜蒜就是了。\\quot
这个小插曲让方医生想起了自己刚开业时的情景。那时候,很多病人都付不起西药的费用,他经常赊账,有时还会免费施药。后来渐渐有了名气,来看病的达官显贵多了,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最初的初心。
给小女孩打完针,护士又端来了程夫人的中药。这是方医生的特色:中西医结合。虽然他在德国主要学的是西医,但回国后又专门跟着老中医学习,把两种医术融会贯通。
\\quot方医生,\\quot程夫人接过药包时说,\\quot您这样的好医生,怎么不去大医院?在这小诊所里,太委屈了。\\quot
方医生笑着摇摇头:\\quot我觉得挺好的。大医院规矩多,反而不如在这里自在。再说了,这里的街坊邻居都熟悉了,有个头疼脑热的,随时都能来看看。\\quot
沈若兰说:\\quot方医生这是悬壶济世的情怀。\\quot
确实,这些年来,方医生见证了太多人生百态。有人带着重病来求医,有人为了家人四处借钱,也有人在病愈后感恩戴德。这些故事,都成了他行医生涯中最珍贵的记忆。
送走程家婆媳后,方医生坐在诊室里,翻看着多年来记录病例的本子。每一页都记载着一个故事,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变迁。
他想起前几天来看病的一个年轻人。那人是个学生,因为熬夜读书得了胃病。谈话中才知道,他正在准备出国留学。
\\quot方医生,您说我去德国学医怎么样?\\quot那个年轻人问道。
方医生沉默了一会儿才说:\\quot如果是为了学医术,去哪里都一样。关键是要有一颗仁心。\\quot
这句话是他的老师教导他的。当年他在德国求学时,也曾迷茫过。西方的医学那么先进,是不是要完全抛弃中医?后来他明白了,医者仁心才是根本,至于采用什么方法,都是为了治好病人。
想到这里,他又想起了程家的事。他听说程远山最近在码头上投资,生意做得很大。但每次程夫人或沈若兰来看病,都是那么平和,丝毫看不出有什么烦恼。
\\quot方医生,\\quot护士进来报告,\\quot外面又有病人了。\\quot
他站起身,整理了一下白大褂。无论病人是达官显贵还是贫苦百姓,他都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。这是他的原则,也是他坚持行医的意义所在。
走出诊室前,他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那幅字画。那是一位老病人送的,上面写着\\quot医者仁心\\quot四个大字。在这个变革的时代,这四个字始终指引着他前行。
夜深了,诊所终于安静下来。方医生坐在桌前,写着今天的病历。窗外的街道依然热闹,传来阵阵人声。
突然,有人急促地敲门。他连忙去开门,看见一个满头大汗的年轻人。
\\quot方医生,求您救救我娘!\\quot
方医生二话不说,拎起药箱就跟着去了。在这个上海滩,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惜,每一个病人都需要医治。这就是他的使命,也是他的选择。
诊所的灯依然亮着,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。这盏灯不仅照亮了病人的希望,也照亮了这个城市的人性之光。
而方医生,就这样默默地守护着这盏灯,守护着这个城市中需要帮助的人们。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,医者仁心的光芒,永远不会熄灭。', '。')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