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宋家往事(1 / 2)
('宋老爷子站在书房的窗前,看着庭院里的梅花。寒冬即将过去,花枝上已经冒出了零星的花骨朵。这让他想起多年前,自己刚入朝为官时的情景。
\\quot老爷,\\quot管家在门外轻声道,\\quot大少爷让我来问问,要不要把您院子里的梅树移到正院去?那边阳光好。\\quot
宋老爷子摇摇头:\\quot不必了。这梅树在这里长了三十年,就让它继续在这里长着吧。\\quot
管家应声退下。宋老爷子回到书案前,拿起一封陈年旧信。信纸已经泛黄,但字迹依然清晰。这是三十年前,他刚到京城时,老师写给他的。
---
那是光绪二十年,刚过完年,宋家就收到了一个好消息:二十五岁的宋长峰考中了进士。要知道,在那个年代,一个进士不仅代表着个人的荣耀,更意味着整个家族的前程。
\\quot长峰,\\quot宋老爷子的父亲——也就是老宋老爷子拉着他的手说,\\quot你是咱们宋家几代人的希望。从今以后,你可要好好做官,别辜负了列祖列宗的期望。\\quot
年轻的宋长峰郑重地点头。那时的他,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条怎样的仕途。
到京城后,宋长峰被分在礼部做官。他的老师是当时的礼部侍郎张德修,一个正直严谨的老臣。张德修很看重这个年轻的学生,不但教他为官之道,还常常指点他待人接物的方法。
\\quot长峰啊,\\quot张德修常说,\\quot做官最重要的不是升迁,而是要对得起百姓,对得起朝廷,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\\quot
宋长峰把这些话都记在心里。在张德修的教导下,他很快就在礼部站稳了脚跟。短短三年,就从一个普通的主事升到了郎中。
但好景不长。戊戌变法失败后,朝廷内的形势急转直下。张德修因为支持变法,被革职查办。临走前,他给宋长峰写了那封信。
\\quot长峰,时局艰难,你要好自为之。\\quot信中写道,\\quot但无论如何,都要记住: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这不是空话,而是我们读书人的本分。\\quot
这封信宋长峰一直珍藏至今。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,它不但指引着他的方向,更时刻提醒着他做人的准则。
后来,宋长峰果然步步高升,先是升任江南盐政,后来又做了两江总督。但他始终记着老师的教诲,凡事都要为百姓着想。
在他的治理下,两江地区不但商业繁荣,民生也得到了很大改善。百姓们都说,宋大人是个好官。
就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,宋长峰的妻子生下了玉芙。这个来之不易的女儿,让他欣喜若狂。
\\quot老爷,\\quot妻子虚弱地说,\\quot您给孩子取个名字吧。\\quot
宋长峰看着襁褓中的女儿,想起了自己院子里那株玉芙蓉,便说:\\quot就叫玉芙吧,愿她如玉芙蓉一般,清丽脱俗。\\quot
不幸的是,妻子在生下玉芙不久后就去世了。从此,宋长峰把所有的疼爱都给了这个女儿。
\\quot大人,\\quot幕僚们劝道,\\quot您该再续弦了。\\quot
但宋长峰只是摇头:\\quot有玉芙就够了。\\quot
就这样,玉芙在父亲的宠爱下长大。宋长峰不但给她请了最好的先生,还亲自教她诗词歌赋。每当看到女儿认真学习的样子,他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。
然而好景不长。清廷覆灭后,宋长峰不得不辞官归乡。所幸这些年他为官清廉,积攒了一些家资。到了上海后,他开了几家绸缎庄,倒也过得还算殷实。
\\quot父亲,\\quot有一天,已经长大的玉芙问道,\\quot您后悔吗?\\quot
宋长峰知道女儿问的是什么。如果当初他像其他官员一样钻营,现在的境遇肯定会好得多。但他摇摇头:\\quot不后悔。你记住,人活一世,要对得起良心。\\quot
玉芙懂事地点头。从小耳濡目染,她已经深深理解了父亲的为官之道。虽然现在的生活比不上从前,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