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绣房灯火(1 / 2)

加入书签

('深夜的上海,霓虹闪烁,繁华依旧。然而在距离外滩不远的一处偏僻小巷深处,只有一盏昏黄的油灯在黑暗中倔强地亮着。

灯下,一位年轻女子正专注地伏案刺绣。她眉目如画,肤若凝脂,虽然身着布衣,却难掩其清雅的气质。此时她正垂着头,纤细的手指灵巧地穿梭,绣针在丝缎上来回翻飞,勾勒出一幅精美的花鸟图案。

这位年轻女子便是沈若兰。虽然年仅二十二岁,但她的眼神中已经透着一股远超年龄的沉静与坚韧。她时不时揉揉酸痛的肩颈,又低头继续专注地忙碌着。

屋角的座钟已经敲过子夜,程远山还没有回来。沈若兰心里清楚,丈夫最近在外四处奔走,想要寻找机会。作为一个寒门出身的读书人,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,若不能抓住机遇,恐怕这一生就要庸庸碌碌了。

想到这里,沈若兰的手上动作更快了。这幅《凤凰牡丹》的绣品已经进行了大半,只要再有两天就能完成。她相信,以自己的绣工,这幅作品定能卖个好价钱。

\\quot咳咳——\\quot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和咳嗽声。沈若兰连忙起身,为程远山打开房门。

\\quot夫君回来了。\\quot她温柔地接过程远山的外套,随即又皱起眉头,\\quot这身上怎么有酒气?\\quot

程远山神色疲惫,眼中却闪着兴奋的光芒:\\quot今天终于见到了沈掌柜。他虽然没有马上答应投资,但对我的想法很感兴趣。若兰,我觉得这次机会很大!\\quot

沈若兰给丈夫倒了杯温水,轻声问道:\\quot那沈掌柜有什么要求吗?\\quot

程远山喝了口水,神色略显尴尬:\\quot他说需要五百大洋作为启动资金,才愿意带我入行。\\quot

沈若兰心里一沉。五百大洋,对于他们这样的小户人家来说,简直是天文数字。但她的脸上依然保持着温柔的笑容:\\quot夫君不必担心,我这几日正在赶一幅绣品,是给徐太太的订制。她出手大方,这幅绣品至少能得到五十大洋。\\quot

\\quot五十大洋?\\quot程远山惊讶地看着妻子,\\quot你的绣工真有这么好?\\quot

沈若兰微微一笑:\\quot徐太太最近在张罗女儿的嫁妆,特意订了这幅《凤凰牡丹》。我祖母的一身绣艺都传给了我,这份手艺在上海也算得上是顶尖的。\\quot

程远山走到绣架前,借着灯光仔细端详那幅未完成的绣品。只见绣面上金丝银线交错,凤凰的羽毛栩栩如生,牡丹花瓣更是层次分明,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手艺。

\\quot若兰,你......\\quot程远山欲言又止。

\\quot夫君但管放心去做,家中的事就交给我。\\quot沈若兰扶着程远山坐下,替他捏着肩膀,\\quot我知道夫君有大志向,总不能一辈子只做个教书先生。这些年来,我也一直在暗中留意市面上绣品的行情,知道该找什么样的主顾。现在的太太们都喜欢新奇精致的绣品,我手上还有几个新花样,保管能卖个好价钱。\\quot

程远山握住妻子的手:\\quot让你受苦了。\\quot

沈若兰笑着摇摇头:\\quot这怎么能算受苦?我是夫君的妻子,理应相帮。况且,我也不想一辈子困在这小巷子里。夫君读过那么多书,见识那么广,定然能成就一番事业。\\quot

程远山神色感动,却又有些愧疚:\\quot可是,我现在还什么都没有。\\quot

\\quot我相信夫君。\\quot沈若兰的声音坚定而温柔,\\quot如今的上海,正是机会最多的时候。夫君的学问、见识都是真本事,只要有了本钱,一定能做出一番成就来。\\quot

看着妻子清澈的眼神,程远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他忽然觉得,娶了这样一个妻子,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福气。

\\quot好,我一定不负你的期望。\\quot程远山郑重地说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