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1章 开衙(2 / 2)

加入书签

他压低声音,#34;新娘昨日悬梁自尽了,临死前念叨什么#39;瓷枕藏珠#39;。#34;

瓷枕!叶明猛地站起,带翻了砚台。朱砂墨汁在案卷上漫开,像滩新鲜的血。

他想起新娘嫁妆单上有对#34;定窑孩儿枕#34;——那等贵重物件,绝非寻常商贾所能有。

#34;备马!#34;叶明抓起官帽,#34;去李秀才宅!#34;

当他们撞开新房的门时,月光正照在床头的白瓷枕上。叶明举起烛台细看,孩儿笑得诡异的嘴角处,有道几乎不可见的接缝。

#34;咔嚓#34;——瓷枕碎裂的瞬间,十几颗浑圆的东珠滚落在地。其中一颗裂开的珠子里,露出张写满名字的绢布。

#34;好个灯下黑。#34;叶明抖开绢布冷笑,#34;私盐贩子的分红名单,竟藏在御赐的瓷枕里。#34;

天边泛起蟹壳青时,叶明才回到后衙。他脱力地倒在圈椅上,任由小厮换下沾满泥雪的官靴。窗外传来扫街的沙沙声,混着早市摊贩的吆喝——安阳城又开始了寻常的一天。

#34;侯爷...#34;郑师爷捧着热帕子欲言又止。

叶明摆摆手:#34;我知道,动周家会牵扯到那位大人。#34;他望着梁上悬的#34;明镜高悬#34;匾,忽然问:#34;郑先生可知这匾为何是斜的?#34;

郑师爷茫然摇头。

#34;因为...#34;叶明接过帕子覆在脸上,声音闷闷的,#34;真正的明镜,从来照不见全部黑暗。#34;

温热的水迹慢慢洇透了帕子。窗外,新贴的桃符在晨风中轻轻颤动,#34;国泰民安#34;四个金字正对着东方渐亮的曙光。

正月初七的寅时,安阳府衙门的铜钉大门在晨雾中缓缓开启。

#34;恭迎府尊回衙!#34;两班衙役齐声唱喏。叶明注意到他们换上了统一制式的皂靴,腰间皮带都钉着编号铜牌——这是他仿照现代警务系统做的改革。

签押房里,案牍已堆成小山。刑名师爷郑文焕捧着册子禀报:#34;自腊月廿八封印至今,共接讼状二十三件,其中田宅纠纷九件,商事诉讼七件,命案三起。#34;

叶明翻开最上面那本蓝皮册子,朱批的#34;急#34;字格外醒目:#34;这个#39;周记窑厂纵火案#39;还没结?#34;

郑师爷压低声音:#34;涉事的周掌柜咬定是意外失火,偏偏那晚当值的更夫又失踪了...#34;

正说着,窗外传来#34;噼里啪啦#34;的鞭炮声。叶明推开雕花窗,只见衙前广场上十几个商贩正在祭拜一尊古怪神像——泥塑财神左手握算盘,右手却举着块玻璃。

#34;百姓们管这叫#39;新派财神#39;。#34;郑师爷忍俊不禁,#34;自打侯爷初五祭过织梭,现在满城商户都供起新鲜物事了。#34;

叶明仔细翻阅着案卷,突然在一份商铺租赁文书上停住:#34;这个#39;德盛昌#39;商号,是不是周家的产业?#34;

#34;正是。#34;钱谷师爷凑过来,#34;周家在城南有三间铺面,专售景德镇瓷器。#34;

叶明指尖轻叩桌面:#34;去岁十一月,他们突然退了最旺的临街铺面,搬到背街小巷...#34;

他翻出另一本账册,#34;同一时间,城北新开了家#39;永昌货栈#39;,专营...粗盐?#34;

郑师爷眼睛一亮:#34;侯爷是说...#34;

#34;查查这家货栈的东家。#34;叶明蘸了朱砂,在文书上画了个醒目的圈,#34;再派人盯着周家后门的运货马车。#34;

午时刚过,捕快就带回了消息。那家货栈的掌柜竟是周家管事的妻弟,而近三个月来,每逢初七、十七、二十七,都有盖着稻草的马车深夜出城。

#34;好个#39;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#39;。#34;叶明冷笑,#34;去调几个懂水性的好手。#34;

正月初八的子夜,运河码头静得出奇。叶明隐在芦苇丛中,官服外罩着件粗布衣裳。

#34;来了。#34;武明堂突然压低声音。只见三艘没有灯火的货船缓缓靠岸,船上人影绰绰,正往岸上搬运木箱。

叶明打了个唿哨,埋伏在四周的差役顿时举起火把。河面瞬间亮如白昼,照见箱子里雪白的官盐——上面还打着扬州盐运司的烙印!

#34;周掌柜,别来无恙啊。#34;叶明踱到面如土色的周老板跟前,随手掀开一个木箱,#34;用瓷器运私盐,这主意倒新鲜。可惜...#34;

他敲了敲箱中的瓷瓶,发出空响,#34;太费工本。#34;

周老板突然狞笑:#34;侯爷何必赶尽杀绝?您可知这批货是...#34;话未说完,一支弩箭破空而来,正中他咽喉!

#34;有埋伏!#34;武明堂一把拉倒叶明。第二支箭擦着他的官帽飞过,钉在身后的柳树上,箭尾缠着明黄绢布。

回到衙门已是三更天。叶明盯着案上的黄绢布——这是从刺客箭矢上取下的,边缘绣着五爪龙纹。

#34;皇家之物...#34;郑师爷的手在发抖。

叶明却注意到绢布内层有字迹透出。对着烛光细看,竟是半幅残缺的盐引凭证,盖着户部的大印。

#34;查!去年所有经户部批出的盐引。#34;叶明猛地拍案,#34;重点查与周家有往来的官员!#34;

五更鼓响时,真相终于浮出水面。郑师爷捧着厚厚的账册踉跄跑来:#34;侯爷神算!去岁扬州盐课亏空的三千引,全是经户部侍郎李崇义之手批出的!#34;

叶明摩挲着黄绢布上的龙纹,突然笑了:#34;好个#39;灯下黑#39;。用皇家专用的黄绢包裹罪证,难怪没人敢查。#34;', ';')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