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0章 正月(1 / 2)

加入书签

('正月初二寅时三刻,侯府的更夫刚敲过五更梆子,叶明就听见院中传来#34;沙沙#34;的扫雪声。

推开雕花窗棂,只见二十余名仆人正在管家福伯指挥下清扫庭院。青石甬道上的积雪被堆成六个雪狮子,狮眼用黑曜石镶嵌,口中含着金纸包裹的福橘。

#34;侯爷起得早。#34;福伯捧着鎏金手炉走来,#34;厨下刚蒸好桂花年糕,要不要先用些?#34;

叶明摇摇头:#34;等大哥他们一道用。#34;正说着,东厢房传来叶秋洪亮的嗓门:#34;老三!快来看你侄子捡到什么宝贝了!#34;

只见七岁的叶文捧着个红布包跑来,打开竟是枚巴掌大的铜钱,上面铸着#34;天下太平#34;四个篆字。叶风捻着胡须道:#34;方才在院角梅树下挖出来的,怕是前朝人埋的压岁钱。#34;

#34;好兆头!#34;顾玉从回廊转出,杏色袄裙外罩着白狐裘,发间一支翡翠步摇在晨光中莹莹生辉。她蹲下身替叶景系上五彩丝绦:#34;铜钱配长命缕,保准小公子整年平安。#34;

辰时正,侯府中门大开。武明堂带着其余府衙众官员踏着红毡而来,身后差役抬着三抬贺礼:第一抬是青玉雕的笔架,第二抬是红珊瑚盆景,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三抬——整张白虎皮铺就的托盘上,摆着套紫砂茶具,每只茶杯底都刻着#34;清正廉明#34;四字。

#34;爵爷,下官借花献佛。#34;武明堂拱手笑道,#34;这茶具用的是侯爷推广的新窑技法,比宜兴老窑烧得更透亮。#34;

正寒暄间,街坊百姓已挤满府前广场。卖糖人的张老汉挤到最前,颤巍巍递上根三尺高的糖龙:#34;侯爷属龙,老汉熬了整宿才吹出这架势!#34;那糖龙须爪张扬,鳞片用食用金粉勾勒,在阳光下灿若真金。

午宴时,叶秋盯着满桌海鲜发愣:#34;这大冬天的,渤海湾的鲈鱼竟比咱老家溪里的还肥?#34;

叶明笑着夹了块鱼肉给他:#34;大哥尝尝,这是用新式冰窖存的鲜鱼。#34;原来他命人仿现代冷库建造的地下冰窖,已能让安阳百姓冬日吃上海鲜。

初三天蒙蒙亮时,顾玉就带着丫鬟在厨房忙碌。她将糯米粉揉成团,包进枣泥、豆沙等八种馅料,做成拇指大小的#34;如意元宵#34;。

#34;江南习俗,初三女儿回门要带团圆子。#34;她脸颊沾着面粉,像扑了层薄胭脂。

叶明路过厨房,见状挽起袖子要帮忙。顾瑜急忙拦他:#34;叶大哥使不得!#34;

却见他已经捏起块面团,三下两下就捏出只活灵活现的玉兔。

#34;当年在实验室,我捏橡皮泥可是一把好手。#34;叶明眨眨眼,指尖沾着的米粉在晨光中纷纷扬扬。

巳时刚过,顾慎领着十名亲兵押送年礼到来。最引人注目的是辆四轮马车,车厢用紫檀木打造,窗棂嵌着彩色玻璃。

#34;按叶兄画的图纸改的。#34;顾慎拍着车辕介绍,#34;加了钢片弹簧,走山路也不颠。#34;

王氏围着马车转了三圈,突然揪住叶叔耳朵:#34;瞧瞧人家!我嫁给你二十年,回娘家都挤驴车!#34;

众人哄笑间,小丫头已经爬进车厢,趴在玻璃窗前惊呼:#34;能看到外面的云!#34;

午宴后,叶明带众人参观新建的纺织厂。三百架新式织机整齐排列,女工们手法娴熟地操作着。叶秋摸着织出的提花缎爱不释手:#34;这料子比知府夫人的诰命服还精细!#34;

#34;现在一匹布能卖三两银子。#34;管事捧着账本汇报,#34;女工月钱就有二两,顶得上壮劳力。#34;叶明注意到角落里几个女工正在学打算盘,其中就有昨日送糖龙的张老汉孙女。

清晨的书院比往日更热闹。孩子们穿着新衣,捧着《千字文》在廊下排队。叶明特意换上儒衫,亲手为优秀学子颁发奖品——鎏金铜墨盒上刻着#34;安阳官学#34;四字。

#34;侯爷,学生有礼了。#34;一个清瘦少年上前,呈上卷轴。展开竟是幅《安阳盛景图》,画中水泥街道、玻璃工厂栩栩如生。叶明惊讶道:#34;这是...透视画法?#34;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